Satoshi继承人

十年前,當Vitalik開始編寫以太坊的第一行代碼時,很少有人能預見到這個最初被視爲小衆技術愛好者玩具的項目,如今會成爲Web3生態系統的核心基礎設施。
時光飛逝,今天我們看到全球開發者在慶祝以太坊的誕生日,而華爾街的投資巨頭們則悄然將其納入資產組合。最新數據顯示,機構持有的以太坊數量已足以填滿3個完整的ETH 2.0質押池。甚至一些傳統上較爲保守的資產管理公司也開始在其財務報告中將以太坊描述爲"數字經濟的操作系統"。
在過去的十年裏,以太坊完成了三項顛覆性的成就:
首先,在2017年ICO熱潮期間,盡管遭受質疑,以太坊卻成功孵化出了第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如今,這類平台每日交易額高達200億美元。
其次,2022年"合並"升級時,盡管全網算力驟降99%引發擔憂,但以太坊成功將能耗降低至原來的千分之一,獲得環保組織的認可,成爲真正的"綠色區塊鏈"。
最後,即將推出的分片技術有望將以太坊的交易速度提升到接近即時通訊的水平,同時將交易費用降至幾分錢。
有分析將以太坊比作加密貨幣世界的"安卓系統"。相比之下,比特幣更像數字黃金,而其他代幣如BNB則類似於封閉生態系統內的積分。以太坊則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台,支持各種應用程序的運行。無論是NFT交易還是DeFi理財,都依賴於以太坊提供的底層基礎設施。
回顧以太坊的發展歷程,不得不提及一些令人唏噓的早期故事。例如,2017年有人用1萬個ETH購買
查看原文時光飛逝,今天我們看到全球開發者在慶祝以太坊的誕生日,而華爾街的投資巨頭們則悄然將其納入資產組合。最新數據顯示,機構持有的以太坊數量已足以填滿3個完整的ETH 2.0質押池。甚至一些傳統上較爲保守的資產管理公司也開始在其財務報告中將以太坊描述爲"數字經濟的操作系統"。
在過去的十年裏,以太坊完成了三項顛覆性的成就:
首先,在2017年ICO熱潮期間,盡管遭受質疑,以太坊卻成功孵化出了第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如今,這類平台每日交易額高達200億美元。
其次,2022年"合並"升級時,盡管全網算力驟降99%引發擔憂,但以太坊成功將能耗降低至原來的千分之一,獲得環保組織的認可,成爲真正的"綠色區塊鏈"。
最後,即將推出的分片技術有望將以太坊的交易速度提升到接近即時通訊的水平,同時將交易費用降至幾分錢。
有分析將以太坊比作加密貨幣世界的"安卓系統"。相比之下,比特幣更像數字黃金,而其他代幣如BNB則類似於封閉生態系統內的積分。以太坊則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台,支持各種應用程序的運行。無論是NFT交易還是DeFi理財,都依賴於以太坊提供的底層基礎設施。
回顧以太坊的發展歷程,不得不提及一些令人唏噓的早期故事。例如,2017年有人用1萬個ETH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