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资产上链,全球首发尽在 Gate!
Gate 携手 @xStocksFi 与 @BackedFi,正式上线全球首个股票衍生品市场,开启链上股票交易新纪元!
支持$TSLA, $NVDA, $CRCL, $AAPL 等热门股票:
💥 可加杠杆、做多做空
💰 全USDT计价,轻松管理风险收益
🔒 实物资产 100% 抵押
🔁 多链流转自由无阻
🌐 RWA × Web3,全新交互方式
CeFi 与 TradFi 的边界,已经彻底打破。
了解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xStocksOnGate#
比特币:在共识下人为创造极度的稀缺来改变供需关系
撰文:Jims Young
价值与价格
马克思是一个天才,《资本论》是一本神书。
资本论里写了很多天才的设想,可问题在于他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是错的。
这个理论叫劳动价值理论:价格来自于价值,而价值来自于人类无差别劳动量之和。也就是,一个商品的价格由生产出这个商品花的人工时间成本加和。
在生产力极度爆发的今天,这个理论显然是错的,如果你炒股的话一定有更深刻的体会,毕竟这个周期很多股票的价格和什么劳动什么基本面都毫无关系,只取决于拉盘的庄的心情,或者是 Trump 的喊单。
事实上是,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价值指标,只存在价格,价格由且仅由一个指标决定:供需。
供需创造价格,供需在博弈中给资产定价,比如拉盘的庄只是创造了一种短时的供需不平衡。
定价的艺术
从上面我们知道,价格的确定由供需决定,那么公司的估值该怎么定价呢?
在 19 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如果你想投资一间工厂,你要做的是测算工厂的资产价值:有多少厂房,多少机器,占地多大……而这些具体资产的价值之和,便是你要投资一个公司的估值,这个方法叫做账面估值法。 这种估值体系横贯了各种产业,无论是投资一个网球场亦或着是一间酒店,人们对此习以为常。
但显然,这种估值方式放在现在看无疑是荒谬的,很多百亿美金的互联网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上不过只有数百台电脑。
没错,估值体系经历过很多次革新。
在 20 世纪初,本杰明格雷厄姆提了另一个思路,说咱能不能用这个公司的成长性来定价,也就是把公司未来的收入预期放进来,于是 P/E 市盈率的概念诞生,人们不再只知道加和资产来定价,而开始关注起了公司的长期价值,这个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价值投资法。
这一切都运转的很顺利,直到信息革命的爆发和全球 QE 的发生。
世界承平日久,短短数年间,大量的流动性涌入市场,二战后充足的资本盈余伴随着摩尔定律带来的日新月异,吹开了科技股的史无前例的大泡沫。各种互联网公司的捕获了人们注意力的方方面面,它们的估值也随之水涨船高。2000 年前后,互联网公司的 PE 和 PS 从几倍疯涨到几十倍,再到上百倍。
PE 框架实在顶不住了,谁家公司个个都是百年企业啊,没办法,华尔街造了个新词:市梦率(Price/Dream Ratio),简单来说就是人有多大胆,股有多高价。
每当泡沫的膨胀的时候,总会有人会空进去,最有名的莫过于猛猛空进去所有科技股的 Tiger Management。Dotcom bubble 前期,Julian Robertson 带领的老虎基金大举开空了科技股,随着科技企业的高歌猛进终于在 1999 年濒临倒闭。就在 Tiger 倒闭后的一年后,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硅谷的公司估值被血洗。Tiger 赌对了方向,只是当结局如预想般出现时,仓位没了。或者你会问,如果 tiger 坚持下来,结局会不会有所改变。我自己的回答是不会,因为在泡沫破裂后,互联网就此开启了史诗级长牛。即使 Tiger 没有倒在 1999 年,也大概率会倒在之后的几年里。对于新事物的出现,谨慎乐观总是好过因循守旧,诚不我欺。
然而,历史从不重复,只会押中类似的韵脚。新一轮浪潮来袭,AI 的爆发和疫情的放水让旧有的估值体系再次发生变化。“正经投资人谁看 P/E 啊”逐渐从戏谑变成常态,百倍 P/S 的项目比比皆是。所有人都知道,百年公司是凤毛麟角,但 Bet 的,就是 AI 崛起后的统治力,是新的可以触及和改变人类生活方方面的技术的未来。
没有估值体系是永恒的,只有变化是永恒的。
后 AI 与资本主义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产品都极度过剩的年代。在原子世界,买包泡面能送碗,2 块钱把商品能从上海运到乌鲁木齐,拼多多商家可以卖毛巾杯子一年几个亿销售额不赚钱,靠包裹里塞上游戏卡扫一扫免费玩游戏赚出利润,在比特世界,而一台手机可以做过去耗资上千万的直播,一个头部 KOL 的内容质量可能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电视台,一个带货主播的能量等于几百个百货大楼售货员。
而更恐怖的是, AI 之后,可能绝大部分的物质和精神生产价值趋近于 0。长期来看,我们一直活在一个指数增长的函数里。
当生产成本逼近为零的时候,当所谓劳动价值理论彻底失效 — — 一件商品的生产甚至不需要人工,而只需要边际成本逼近 0 的机器人 +AI,定价该取决于什么?
对应的,当资本无限盈余,生产力无限发达,财富 / 成本将趋于正无穷,多出来的钱该流到哪里?去哪里找附加价值?
回答这两个问题,等于回答未来世界所有的问题 — — 金融,就业,定价,阶级固化。
比特币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在共识下人为创造极度的稀缺来改变供需关系。当供给固定,财富扩张就会让 BTC 这样一个稳定的锚不断上涨 — — 其实 BTC 的价格可能从来没变过,变的一直是 QE。
同样好的例子是曼哈顿的房产,在过去 300 年,无论什么时候买入,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种长期的投资被巴菲特称为复利的价值,换言之就是 Long 这个世界,而最好的办法是 Long 这个世界最稀缺的东西。
那这里,就会诞生新的创业机会,一个基于稀缺性的,富集一个广谱价值的商品 / 价值物出现,也会对应一个这样的平台。
它可能是比特币,一个基于算法的锚定物;可能是 WorldCoin,基于人口的锚定物;还可能是个人声誉,电力,可能是 AI 的 Token……我更倾向于相信是一个人人可获得的,但富集起来有难度的品类,从而把旧的秩序价值摊薄的同时维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让穷人没有,也不让富人太极端,把周期重新走一遍。
而 AI 的出现,则让生产端,至少是虚拟资产生产端完成了一定的平权,每个人接的 API 都一样聪明,那就有了进一步的博弈能力。
如果再进一步的,用区块链实现一些情景下的标准化,去中心化,那就相当于把黄峥资本主义倒过来的电商版前进了一步。
可能这天也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