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 機票+酒店一站式預訂,還能用加密貨幣直接付款 💸
所以說,你的錢包和你的旅行夢終於可以談戀愛了 😎 💕
現在廣場開啓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動,邀你來秀旅行靈感 & 使用體驗!💡
🌴 參與方式:
1️⃣ 在【廣場】帶話題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發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島 or 網紅打卡點都行)
講講用 Gate Travel 訂票/訂酒店的奇妙體驗
放放省錢/使用攻略,讓大家省到笑出聲
或者直接寫一篇輕鬆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獎勵安排,走起:
🏆 優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營套裝
🎖️ 熱門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乾套裝
🎉 幸運參與獎(5 名):Gate 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
*海外用戶 旅行露營套裝 以 $100 合約體驗券,旅行速乾套裝 以 $50 合約體驗券折算,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以 $30合約體驗券折算。
📌 優質內容將有機會得到官方帳號轉發翻牌提升社區曝光!
📌 帖文將綜合互動量、內容豐富度和創意評分。禁止小號刷貼,原創分享更容易脫穎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Paradigm 構思新型預測市場:無需對手盤也能下注?
撰文:Dave White、Matt Liston
編譯:Luffy,Foresight News
試想一下,你發現了一支注定會大紅大紫的未籤約樂隊。比起貿然給唱片公司打電話,要是你能自己爲他們 「下注」 會怎樣?
本文介紹的 「機遇市場」,正是這樣一種私人預測市場:發現機遇的人能從採取行動的人那裏獲得報酬。
唱片公司、研究實驗室和風險投資機構都想比競爭對手先找到下一個風口。但最先發現機遇的人往往沒有機構資源的門路。一直以來,這兩類人都缺乏一種順暢的方式建立聯繫並達成交易。
預測市場通過 「讓參與者投入實際利益」 的方式,從分散的參與者那裏提取有效信號。但要是有人想通過押注 「XYZ 會爆紅」 賺 100 萬美元,就得有其他人押 100 萬美元賭它不會爆紅。可沒人願意爲成千上萬自己從沒聽過的 「機遇」 押注反對。
這類市場天然的交易對手方本應是那些有能力採取行動的主體:比如唱片公司、僱主、基金等。但如果他們在公開預測市場中提供流動性,其實是在爲信息 「補貼」,競爭對手能輕易利用這些信息。
機遇市場通過 「僅向發起人公開市場價格」 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某唱片公司可能會爲 「我們將在 2025 年籤下藝人 XYZ」 這一標的提供 2.5 萬美元流動性,這部分 「無差別資金」 只要星探們行動夠早就能贏得。當唱片公司看到該標的價格漲,就會將其視作需要深入調查這位藝人的早期信號。價格和持倉情況只會在 「機遇窗口期」(比如兩周)後公開。這就像一個去中心化的星探計劃,世界上任何人都能投入實際利益參與其中。
實際挑戰在於:交易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價格或持倉反饋,相當於 「盲目操作」,而且自我交易的風險也很明顯。不過我們認爲這裏存在值得挖掘的價值,且其設計空間十分廣闊。
核心思路
動因
試想有位樂迷發現了一位注定成名的未籤約藝人。這位樂迷掌握着有價值的信息,卻沒有唱片公司的門路;而本可以籤下這位藝人的唱片公司,壓根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又比如有位研究者發現一篇冷門論文裏藏着與自動駕駛相關的突破性成果,可他沒有將其商業化的資源,而那些在研發上投入數十億美元的公司卻完全沒注意到這篇論文。
這種模式在多個領域反復出現:店主比大品牌先發現趨勢,本地供應商比投資者先發現有潛力的企業,粉絲比大衆更早識別出運動天才。
在每種情況中,那些身處一線、擁有深厚情境性專業知識的人,掌握着對有資源採取行動的人而言極具價值的信息。但兩者之間沒有對接機制:有信息的人無法將他們的洞察力變現,有資源的人則錯失機遇。
本文重點關注的是這類機遇:評估和行動都需要大量資源,且具有競爭性和時效性;因此,比其他有能力行動的人更早知道這類機遇,能帶來顯著優勢。
現有機制
星探項目是應對上述情況的一種解決方案。它們給那些具備情境知識的特定人羣提供了 「發現機遇的少量收益分成」。但這類計劃受限於信任要求和評估成本:機構的規模無法超越其審核星探及推薦內容的能力。
預測市場是經證實能從廣泛、分散的人羣中聚合信息的方式。但存在激勵問題:要是有人想通過押注某藝人會成功大賺一筆,就得有其他人承受相應損失。做市商沒必要爲一個從沒聽過的藝人押一大筆錢賭其失敗。即便機構爲了獲取信息而補貼市場流動性,如今常見的預測市場也多將信息作爲 「公共品」 提供 —— 競爭對手可以免費搭車利用這些信號,最終讓優勢消失。這正是機遇市場要解決的核心 「信息泄露」 問題。
機制設計
實例
用實例最容易解釋這一概念。假設某唱片公司想借助機遇市場打造一個去中心化星探項目。
他們創建了一系列私人預測市場,標的爲 「我們會在 2025 年籤下藝人 X 嗎?」 這裏的 X 可以是任何藝人。任何人都能爲未被列入的藝人創建新市場,並將其納入這一系列。
這裏的 「私人」 指:任何時候只有發起方(即該唱片公司)知道市場價格。下文會討論這其中涉及的部分挑戰。
唱片公司作爲做市商,比如爲每個市場提供最高 2.5 萬美元的流動性。他們可以承諾提供這一額度的流動性,也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證明(比如在可信執行環境(TEE)中運行自動做市商)。星探們只要行動早就能贏得的 「無差別資金」。隨着星探們對某一機遇的信心增強,他們會買入更多份額,推動該市場價格漲。當某一機遇的價格漲時,發起方(唱片公司)會注意到並展開調查,進而可能籤下該藝人。如果最終真的籤約,份額就會兌現收益,而唱片公司相當於爲去中心化星探支付了最高 2.5 萬美元的激勵。、
隱私保護
機遇市場要運轉,就必須只有發起方能看到當前價格。要是交易者能立即看到自己的訂單成交情況,就能通過交易反推市場價格。
但交易者最終需要知道自己的持倉情況。解決方案是設置 「機遇窗口期」(比如兩周),窗口期後交易者才能知道自己的訂單是否成交。這能讓發起方有時間在信息公開前調查有潛力的機遇。
窗口期結束後有多種設計選擇:公開所有價格和持倉情況;僅向個人交易者公開其個人持倉;對大額訂單和小額訂單實行不同規則等。更復雜的系統可能允許在持倉情況公開前 「平倉賣出」 或 「平倉買入」 限價單,甚至允許交易代理在不公開當前持倉的情況下進行操作。
市場設計細節
流動性供給
市場既可以採用自動做市商模式,也可以採用訂單簿模式。無論哪種,流動性都可能集中在特定區間內。比如發起方可能從 1% 的概率水平開始提供流動性(低於該水平的信息無實際價值),並在 30% 的概率水平停止提供(高於該水平的市場信號額外價值有限)。
無限制市場與 「前 N」 市場
對於大多數機遇類型(比如籤約藝人),發起方在特定時間段內能夠採取行動的數量是有限的。因此,要是交易者願意相信唱片公司會兌現支付,公司只需承諾爲 「我們會在 2025 年籤下藝人 X 嗎?」 這類無限制數量的市場兌現支付,並確保所有市場的流動性總和不會超出 「即便籤下過多藝人也能兌現」 的範圍即可。若想採用更 「無需許可」 的方式,市場可通過 「前 N」 結構實現完全抵押。比如標的爲 「XYZ 會是我們 2025 年籤下的前 10 位藝人之一嗎?」 的市場,每個市場需抵押 10 倍於最大流動性的資金,因爲最終只有 10 個這類市場能兌現。
限制剝削行爲
發起方既掌握市場狀態的特殊信息,又了解自身的運作流程,這就帶來了剝削風險。比如暗示他們會利用機遇 X,同時卻在該市場中大量賣出。
從機制設計角度很難解決這一問題,很大程度上需依賴信任和聲譽效應。歸根結底,只有當發起方長期表現出公平性時,市場參與者才會願意參與其發起的市場。發起方可遵循以下準則:
承諾絕不主動賣出自己發起的任何市場的份額;
承諾將機遇市場交易的所有收益要麼返還給參與的交易者,要麼用作未來市場的額外流動性。
在可信執行環境(TEE)中運行機遇市場,並在市場結算後公開所有交易,也能提供一定的透明度並減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