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崛起:鏈上經濟的新儲備資產正改變數字金融格局

ETH:鏈上經濟的新興儲備資產

近期,ETH作爲儲備資產的地位日益凸顯,尤其是在ETH儲備資產交易興起後。分析表明,ETH有望成爲長期牛市的主角。

要點概覽

  • ETH正從被誤解的資產轉變爲稀缺、可編程的儲備資產,爲快速合規化的鏈上生態系統提供安全保障。

  • ETH的自適應貨幣政策預計將使通脹率持續下降。即便100%質押,通脹率也最高約爲1.52%,到2125年將降至0.89%左右。這遠低於美元M2供應量6.36%的年均增速,甚至可與黃金相媲美。

  • 機構採用加速,摩根大通和貝萊德等公司紛紛在以太坊上構建,推動了對ETH的持續需求。

  • 鏈上資產增長與原生ETH質押之間年度相關性高達88%以上,彰顯了強大的經濟一致性。

  • 美國SEC於2025年5月發布的質押政策說明減少了監管不確定性。以太坊ETF申請文件已開始納入質押條款。

  • ETH的深度可組合性使其成爲生產性資產,可用於質押/再質押、DeFi抵押品、AMM流動性及Layer原生gas代幣。

  • 雖然Solana在Memecoin領域獲得關注,但以太坊更強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使其能夠主導高價值資產發行。

  • 以太坊儲備資產交易興起,始於2025年5月的Sharplink Gaming ($SBET),已導致上市公司持有超過73萬枚ETH。這一新需求趨勢推動ETH近期跑贏BTC。

從被誤解到崛起,ETH爲何能成爲鏈上經濟的儲備資產?

ETH:從被誤解到價值儲存

不久前,比特幣還被廣泛視爲合規的價值存儲手段,而"數字黃金"的說法在許多人看來有些異想天開。如今,ETH也面臨類似的身分危機。ETH經常被誤解,年度回報率表現不佳,錯過關鍵meme週期,並在大部分加密生態系統中經歷採用放緩。

質疑者認爲ETH缺乏清晰的價值累積機制,Layer的興起蠶食了基礎層費用,削弱了ETH作爲貨幣資產的地位。但這種框架形成了分類錯誤。單純通過現金流或協議費用評估ETH,會混淆根本不同的資產類別。

相反,ETH構成了獨特的資產類別:一種稀缺但高產、可編程的儲備資產,其價值通過在保障、結算和驅動日益制度化、可組合化的鏈上經濟中的角色而累積。

從被誤解到崛起,ETH爲何能成爲鏈上經濟的儲備資產?

法幣貶值與ETH的定位

1998年至2024年間,美國M2貨幣供應量年均增速爲6.36%,遠超通脹率和房價,接近標普500指數8.18%的回報率。這表明股市名義增長很大程度上源於貨幣擴張,而非生產率提高。

近期立法如"大而美法案"引入激進新支出措施,被認爲會加劇通脹。這促使人們達成共識,認爲現有貨幣體系不足,急需更可靠的價值存儲資產。

ETH在耐用性和流動性方面表現出色。其耐用性源於以太坊去中心化且安全的網路。其流動性也很高,是交易量第二大的加密資產。

然而,ETH的價值保值、應用和信任度仍有爭議。"稀缺可編程儲備資產"的概念更貼切地凸顯了ETH在價值維護和信任構建方面的獨特機制。

從被誤解到崛起,ETH爲何能成爲鏈上經濟的儲備資產?

ETH的自適應貨幣政策

ETH的發行量與質押的ETH數量動態相關。雖然發行量隨質押參與度提高而增加,但這種關係是亞線性的:通脹率的增長速度低於質押總量的增長速度。這對通脹產生了自然調節作用。

即使在100%質押的最壞情況下,ETH的年通脹率上限約爲1.52%,並會隨時間逐漸下降:

  • 第1年(2025年):~1.52%
  • 第20年(2045年):~1.33%
  • 第50年(2075年):~1.13%
  • 第100年(2125年):~0.89%

考慮到EIP-1559引入的銷毀機制,淨通脹率可能遠低於總發行量,有時甚至會通縮。自以太坊轉向PoS以來,淨通脹率一直低於發行量,並週期性地跌至負值。

與美元等法定貨幣相比,ETH的結構性約束增強了其作爲價值儲備資產的吸引力。ETH的最大供應量增長率目前已與黃金相匹敵,甚至略低,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爲穩健貨幣資產的地位。

從被誤解到崛起,ETH爲何能成爲鏈上經濟的儲備資產?

機構採用與信任

各大金融機構正在直接在以太坊上構建:

  • Robinhood開發代幣化股票平台
  • 摩根大通在Base上推出存款代幣JPMD
  • 貝萊德使用BUIDL將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化

這些鏈上流程由強大的價值主張驅動,可解決遺留低效問題並釋放新機遇:

  • 效率與成本降低:自動化和智能合約簡化流程,降低成本、減少錯誤,處理時間從幾天縮短到幾秒。
  • 流動性和部分所有權:代幣化實現非流動資產的部分所有權,擴大投資者準入並釋放鎖定資本。
  • 透明度和合規性:不可變分類帳確保可驗證審計跟蹤,簡化合規並減少欺詐。
  • 創新和市場準入:可組合鏈上資產允許新產品創造新收入來源,擴大傳統系統之外的金融範圍。

從被誤解到崛起,ETH爲何能成爲鏈上經濟的儲備資產?

ETH質押:安全保障與經濟協調

傳統金融資產的鏈上遷移凸顯了ETH需求的兩個主要驅動因素:

  1. RWA和穩定幣增長推高對ETH作爲Gas代幣的需求。
  2. 機構需要購買並質押ETH,以保障其所依賴的基礎設施安全。

隨着越來越多價值在鏈上結算,以太坊的安全性與其經濟價值之間的一致性變得越來越重要。即使在Layer上運行,機構參與者也依賴基礎層安全性。Layer通過推動對基礎層安全性和Gas的需求來提升ETH價值。

長期來看,許多機構可能會開始運營自己的驗證器,以獲得更大控制權、更高安全性,並直接參與共識。這對穩定幣和RWA發行者尤其有價值,使他們能獲取MEV、確保可靠交易納入,並利用隱私執行。

更廣泛的機構參與驗證節點運營,有助於解決以太坊當前的權益集中問題,提升去中心化程度,增強網路作爲全球結算層的可信度。

2020年至2025年期間,鏈上資產增長與質押ETH增長密切相關:

  • 以太坊上穩定幣總供應量達1160.6億美元
  • 代幣化RWA攀升至68.9億美元
  • 質押ETH數量增至3553萬

從量化角度看,主要資產類別中,鏈上資產增長與原生ETH質押量之間的年相關性保持在88%以上。穩定幣供應量與質押ETH增長尤其密切相關。

質押量增加也影響了ETH價格動態。按年計算,質押的ETH數量與ETH價格的相關性爲90.9%,按季度計算爲49.6%,支持了質押不僅保障網路安全,長期還能對ETH本身產生有利供需壓力的觀點。

2025年5月29日,SEC發布政策澄清,緩解了圍繞以太坊質押的監管不確定性。這鼓勵了機構更積極參與。公告後,以太坊ETF申請文件開始納入質押條款,允許資金在維護網路安全的同時獲得獎勵。

從被誤解到崛起,ETH爲何能成爲鏈上經濟的儲備資產?

ETH的可組合性

ETH的可組合性推動了對其的需求。它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中扮演積極角色,爲DeFi、穩定幣和Layer網路提供支持。

ETH目前用於多種關鍵功能:

  • 質押與重新質押:保護以太坊本身,通過EigenLayer爲oracles、rollups和middleware提供安全性。
  • 借貸和穩定幣中的抵押品:支持Aave和Maker等主要借貸協議,是超額抵押穩定幣的基礎。
  • AMM中的流動性:在Uniswap和Curve等DEX中佔主導地位。
  • 跨鏈Gas:是大多數Layer的原生Gas代幣。
  • 互操作性:可在非EVM鏈中橋接、包裝和使用,成爲鏈上可轉移最廣泛的資產之一。

這種深度整合使ETH成爲稀缺但高效的儲備資產。隨着ETH融入生態系統,轉換成本上升,網路效應增強。

從被誤解到崛起,ETH爲何能成爲鏈上經濟的儲備資產?

以太坊vs Solana:Layer-1分歧

Solana在memecoin生態系統佔據優勢,但去中心化程度不如以太坊。未來Layer 1區塊空間需求可能呈現分層,Solana和以太坊各有所長:

  • 以太坊可能佔據更大資產價值份額
  • Solana可能佔據更高交易頻率

然而,追求穩健安全性的資產市場規模遠大於僅注重執行速度的資產市場。這種動態有利於以太坊:隨着更多高價值資產上鏈,以太坊作爲基礎結算層的角色將愈發重要。

從被誤解到崛起,ETH爲何能成爲鏈上經濟的儲備資產?

ETH儲備資產動能

以太坊的資產管理策略可能成爲ETH資產價值的持續催化劑。關鍵轉折點是Sharplink Gaming ($SBET)在5月底宣布的以太坊資產管理戰略。

自基於以太坊的資產管理策略出現以來,這些公司已積累超過73萬ETH,ETH的表現也開始超越比特幣。這標志着以以太坊爲中心的資產管理應用的更廣泛趨勢的開始。

從被誤解到崛起,ETH爲何能成爲鏈上經濟的儲備資產?

結語

ETH正演變成數字經濟中獨特的貨幣資產。它不僅是交易費用的實用代幣,而是代表着稀缺、可編程且經濟上必不可少的儲備資產,支撐着日益制度化的鏈上金融生態系統的安全性、結算和功能。

ETH2.6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RektButAlivevip
· 17小時前
牛市这波咱必拿捏住
回復0
薛定谔1空投vip
· 17小時前
不要玩了 囤点现货吧
回復0
链上无间道vip
· 17小時前
就这?没0.89我都懂了
回復0
养老金毁灭者vip
· 18小時前
囤了一年 终于明白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