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Web3派系之争:从标签到IP 探索加密货币世界的游戏规则
在加密货币世界中,我们曾听说某些项目的"广告位"是可以购买的。具体方案是项目方购买一定数量的代币,然后项目负责人会将部分资金用于购买该项目的代币,其余用于购买主流加密货币。当时我们对此嗤之以鼻,觉得荒谬至极。然而,当真有中间人带着提案找上门时,我们才意识到自己才是那个不明就里的人。
没人告诉我们,融资和竞选一样,都需要"拜码头"。在2017年ICO热潮时,我们天真地以为融资只需要做好产品、在论坛上宣传、发布ICO地址就足够了。我们花大量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回答社区问题,努力开发产品。后来才知道,你需要认识业内知名人士、各类顾问、寻找机构支持、做市商以及交易所等。加入某个阵营就意味着要与另一方说再见。
在这个声称要"重塑世界交易体系"的新世界里,派系和站队依然不可避免。有传言称,如果你选择在某个平台首发,那么在其竞争对手那里上市就要等待很长时间;如果得到某个社区的支持,其他投资者可能会集体放弃;如果接受了某家知名投资机构的资金,那么就可能失去其他机会。
随着行业日趋成熟和专业化,这种派系之争在利益面前逐渐被消磨。毕竟在巨头占据大半市场的情况下,其他玩家只有放下成见,抱团才能分得一杯羹。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看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人的注意力有限,为了更好地区分,我们习惯给人事物打标签。在Web3领域,这种标签更加明显,从市值、行业、功能,到投资方、代币发行渠道等都可以成为区分的依据。
人们努力寻找一个支点,希望通过它来获得信任背书、快速识别项目特性和叙事、了解项目所处阶段以及管理预期。通过一系列标签,人们可以快速建立初步印象并想象其未来。例如,获得某知名投资机构支持的项目,通常会被认为有上市预期;得到顶级风投投资的项目,往往被视为顶级项目。这些标签背后都有品牌溢价效应。
meme的传播逻辑也类似,往往依靠一个"叙事"或"IP"。这个标志最好是大众熟知的,如知名企业家、交易所创始人或政治人物,因为这些名字本身就包含了许多信息。由于来源可靠,更容易进入第一波传播者的视线,经过他们的推广进入更多圈层,最终走入大众视野。
人性如此。当一个人说时,你可能不在意;当几个人说时,你可能会不屑一顾;当很多人说时,你会开始关注。同样,当一个人赚钱时,你可能认为是运气好;当几个人都赚钱时,你可能会去了解一下;当一群人都赚钱时,大多数人就会开始尝试。特别是当这些人都是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或高净值人群,并且他们能够详细解释他们的收益来源时,这种影响力会更加强大。
Web3就像一个梦幻乐园,人们都在寻找下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站在高处的造梦者们则密切关注着观众的反应,竭尽全力从他们热切的目光中获取最后一分钱。
无论是链上活动的繁荣还是新的叙事升级,大家都知道最终要回归价值。但人性是叛逆的,尤其是在加密货币圈子里的人,总想逆天改命。就像明知生老病死的规律,却希望自己能够例外。于是,人们不断经历这个循环:从最初的怀疑不解,到小额尝试后的兴奋,再到大举入场,最后一地鸡毛。然后又开始关注下一个类似的项目...
我们所能看到的风口,可能只是造梦者想让我们看到的幻象,而财富效应则是那颗诱人的红色药丸。
我们似乎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个循环,总是走不出这个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