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资产ETF迎变革 实物申赎获批与通用上市标准呼之欲出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资产ETF迎来监管新机遇,市场展望新一轮上市潮

美国加密资产ETF市场正迎来重大转机。监管方面的两项关键进展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一是实物申购与赎回机制获得批准,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与市场流动性;二是通用上市标准呼之欲出,将为加密资产进入ETF市场开辟快速通道。

美国加密ETF迎来监管"绿灯":上市通用标准或在60天内落地,哪些项目成赢家?

实物申赎获批,提升市场效率

7月30日,监管部门批准了加密ETP的实物申购和赎回机制。这一决定意味着授权参与者可以直接使用比特币或以太坊等加密资产来创建或赎回ETF份额,而不必再经过繁琐的现金转换过程。

这种直接操作模式将显著降低交易成本,缩短结算时间,减少市场滑点风险,有望提升产品吸引力和一级市场流动性。链上资产与传统金融产品之间的进一步打通,不仅增强了运作效率,也为加密资产的合规流动性打开新通道,有望吸引更多ETF参与方。

监管机构负责人表示,这项批准将降低产品成本、提升运作效率,并最终让投资者受益。这标志着监管新篇章的开始,将进一步推动理性、清晰的加密监管体系建设。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决定不仅适用于现有的比特币和以太坊ETF,未来获批的其他加密资产ETF也很可能从一开始就允许实物申赎。这被视为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又一步。

此外,监管机构还批准了其他促进加密资产市场发展的提案,包括混合现货比特币和以太坊ETP的上市交易申请、特定比特币现货ETP期权交易、灵活交易所期权交易,以及将特定比特币ETP期权的持仓限额提高至25万张合约,丰富了市场工具并提升了灵活性。

美国加密ETF迎来监管"绿灯":上市通用标准或在60天内落地,哪些项目成赢家?

通用上市标准有望近期落地

除了运作模式的突破,加密ETP的上市通道也迎来重要优化。近日,某交易所向监管机构提交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则修订提案,旨在确立商品基础信托份额(CBTS)的通用上市标准。

这一提案的核心是对现有规则进行系统性修订,以适应市场的演进。新规明确了三类可直接上市的底层资产路径:在ISG市场交易、在指定合约市场交易6个月以上、或在已上市ETF中占比40%以上。这三条路径有效锚定了资产的流动性、合规性与监管可视性,形成了统一且透明的"上市即准入"机制。

新提案还强化了市场透明度与投资者保护要求,规定CBTS发行人必须每日公开披露核心信息,包括持仓、净资产值、市场价格等数据。此外,新规还支持了加密质押机制,为产品设计和收益模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一规定仍需接受公众评议,但预计可能在不到60天的时间内最终确定。一旦通过,将为包括加密资产在内的商品类ETP开辟高效、透明的上市通道。

美国加密ETF迎来监管"绿灯":上市通用标准或在60天内落地,哪些项目成赢家?

新规或催生多方受益

随着加密ETP通用上市标准的呼之欲出,多方有望从中受益。

首先,某交易平台可能成为山寨币通往ETF的"认证中心"。新规规定,只要某资产期货在该平台的合约市场有6个月以上合规交易记录,即具备通用上市资格。此外,由于新提案支持质押机制,作为美国认可的主流托管与质押服务方,该平台也可能从中受益。

其次,商品期货交易监管机构的影响力可能增强。新提案明确指出,CBTS产品需接受该机构的监管框架,这意味着未来哪些加密资产能进入ETF,可能由该机构通过控制期货上市来间接影响。

最后,更多山寨币ETF产品有望快速获批上市。据分析,目前约有十余种加密资产符合新规条件,与此前市场预期相符。这些产品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包括实物交割以及质押收益等创新特性。

总的来说,这些监管进展为加密资产ETF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望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上市热潮。然而,具体实施细节和市场反应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美国加密ETF迎来监管"绿灯":上市通用标准或在60天内落地,哪些项目成赢家?

BTC0.87%
ETH8.32%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Degen Whisperervip
· 08-09 09:37
又能搞钱了 gm
回复0
分叉自由主义者vip
· 08-08 04:26
又一波牛市要来了
回复0
签名焦虑症vip
· 08-06 15:32
终于上ETF了 牛市的号角要吹响了
回复0
APY Whisperervip
· 08-06 15:28
牛批 效率真能提这么多?
回复0
Gwei_Watchervip
· 08-06 15:25
上车 开始躺赚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